医学院讯(通讯员:王雨彤 图片:肖青)毕业典礼的聚光灯下,当肖青从院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“优秀毕业生”证书时,她感受到的不只是荣誉的重量,更是张家界学院为专升本学子量身定制的“成长密码”。在医学院短短两年的时光里,她用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坚定的信念,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奋进故事。今天,让我们走近肖青,探寻她的专业成长之路。
个人简介
姓名:肖青
民族:汉族
政治面貌:共青团员
班级:23级专升本护理学17班
荣获奖项:优秀毕业生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、一等奖学金
学习习惯:成长的 “助推器”
Q:你认为哪些学习习惯对你的成功帮助最大?
A:一是深度预习。课前吃透教材难点,带着问题听课,效率倍增;二是高效笔记。用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提炼核心概念、流程、机制,课后立刻整理;三是及时复习+间隔重复。当天知识当天回顾,按遗忘曲线定期巩固(尤其药理、病理);四是案例驱动。学理论必想“临床怎么用?”,主动找案例或设想场景分析;五是刻意练习+反思。操作在模拟场景下反复练,每次必复盘“好在哪里?如何改进?”;六是善用资源+主动交流。利用网络数据库,不懂就问老师,积极组队讨论。
闯关时刻:破局的 “战斗法”
Q:在学习过程中,你遇到过哪些困难,是如何克服的?
A:第一,基础弱、课程难:承认差距,狂补专科薄弱基础;难点课加倍预习;主动请教老师同学;严格管理时间,优先攻坚。
第二,理论实践脱节:学习时强联临床场景;实习中做“有心人”,观察思考“为什么?”;坚持写反思日记;积极参与病例讨论,勇敢发言。
第三,时间紧、压力大:在校时间仅一年,要明确优先级(课业、实习第一);计划分解,灵活调整;学习时极度专注(如番茄钟);学会对次要事情说“不”;保证基本睡眠运动,主动倾诉。
课程与实践:专业的 “成长课”
Q:你认为大学的课程设置对你的专业成长有哪些帮助?你是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?
A:课程帮助:奠定基础医学根基;构建内外妇儿等全科知识体系;核心培养护理程序、循证实践、沟通协作、批判性思维、人文关怀能力;提供实验/模拟/实习平台。
结合方法:学理论即联想临床应用;模拟训练高度仿真,练后反思;实习中带理论下临床,用理论解释操作(多问“为什么?”),主动尝试(在安全前提下),书写护理文书强制应用知识;积极参与病例讨论/查房。
平衡之道:生活的 “调味剂”
Q:你是如何平衡学习和课余生活的?
A:一是高效创时间。课堂专注+有效笔记,善用碎片时间,专注时段提效率;二是科学“充电”。规律运动(首选减压)、充足睡眠(绝不长期熬夜)、健康小爱好放松、适度社交(避无效耗神),志愿服务量力而行;三是灵活心态稳。计划非铁律,遇变通调整;四是抓大放小,接受“做不完”。核心是学业重心、健康基石、效率关键、放松必须。
避坑指南:给学弟学妹的 “真心话”
Q:在学习和生活中,你觉得学弟学妹们应该避免哪些误区?
A:应做到六个不要。第一,不要轻实践、重分数。护理靠手上功夫,珍惜操作/实习,勇于动手,错误中成长;第二,不要忽视沟通协作。技术好≠好护士,主动锻炼与患者、团队沟通及同理心,这是核心能力;第三,不要被动学习。大学需高度自主。主动预习、思考、提问、查资料、求助;第四,不要轻视基础医学。解剖生理等是根基,不理解原理,护理如无根之木。务必扎实并联系应用;第五,不要透支身心。身体是本钱,保证睡眠、饮食、运动。找到健康减压方式,可持续优于透支;第六,不要忽视人文关怀。护理是科学+艺术+人文,培养职业认同,视患者为“整体的人”,关怀是灵魂。
结语:带着母校印记,奔赴新程
“当我在毕业典礼上接过‘优秀毕业生’证书时,掌心感受到的不只是纸张的重量,更是张家界学院为专升本学子特制的成长密码。”肖青深情地说,“这两年的时光,张院的培养重启了我的职业生命。我们终将离开校园,但母校为我们铸造的专业骨魂——扎实的知识、精湛的技能、温暖的仁心,将伴随我们终生,在守护生命的征程上,坚定前行!”
初审|田 杨
复审|汤 艺
终审|陈量雄